書名:水意識

作者:瑪麗 布克納

譯者:綵憶

出版:三采文化

從加拿大水域奔流至美國邊境,一路被沖刷前進美國內陸,
微型傳感器躲藏在塑膠袋中,躲過了河流和石頭的衝擊,

最後被推送到石油化學物質組成的淤泥裡,

它與其他廢棄電子產品傳遞著訊息築起了連結,

在散發惡臭的沼澤中它們釋放著磁場、啟動自己並且悄聲交談著……


美麗聰穎的女主角卡瓊是麻省理工學院的輟學生也是知名科學家的後裔,

卻因為叛逆與自毀的傾向而選擇成為汙染物清理工人,

在一次工作中,

卡瓊偶然發現一池擁有自我控制能力的水,

在悶熱的沼澤結成一層冰窪。

它會移動,會釋放能量,會散發毒氣,擁有電磁波和磁場,

當人類急欲消滅他時,它亦掀起滔天巨浪反撲


一開始看到簡介的時候,讓我想起「群」這本書,

因為兩本書同樣都是以水為主角、大自然的代言人,

但我覺得【水意識】的故事設定又比「群」更加吸引人。

被丟棄的電子科技產品甚或是其它的廢棄物,

進入下水道、河道之後就此消失在地球上了嗎?

雖然離開了我們的視線,

但是人類製造的廢棄物,

卻隨著星球運轉的潮起潮落、天氣的輪替以及食物鏈而繼續存在我們的世界, 
甚至回到了我們身邊,危害著我們的生命。

它是我們造成的,
我們的科技、我們的廢物堆積成的河流,我們生產出這個怪物。

【水意識】的生成,就是人類自己一手造成的結果。

人類一無所知的水意識,是生物還是機器?

因為這一份未解引起了莫大的恐慌,

進一步勾勒出人類的無知與自私。

害怕醜聞的老闆,

為維護公司的商譽最後決定以激烈的手法消滅水意識,

卻引起水意識的反撲,在每一波的攻擊後進化、壯大,危害人類的生命。

愚昧的人類阿,自許為萬物之靈,

在追求享受追求科學進步的同時,以極快的速度破壞了環境,

又強勢的想要主宰一切,

自私到忘記是因為環境的包容我們才得以生存於世界

因科技而生的破壞又想要以更新的科技去解決,

所以被反撲、被教訓而不自知。

就如今日新聞隨時可見的,

我們貪婪的汲取自然環境中的一切,破壞生存的環境以換取自己的利益,

而自然的反撲表現在季節的不規則變化,極地冰層的消失,

物種的變異,甚至是新病毒的產生,一波接著一波讓人類措手不及,

而這些衝擊卻也只是人類自食著自己種下的惡果。

你將以多快的速度改變世界,比我們曾經做過的還快嗎

卡瓊發現水意識會對音樂產生共鳴,釋放美麗耀眼的光芒,

在卡瓊想要擁抱接近它時,也會給予溫柔的回應。
我想【水意識】就是作者筆下自然環境的縮影,

從故事裡【水意識】的生成,和人類與【水意識】的互動,

都可以窺見作者對人類破壞行為的批判與提醒。
只要我們傾聽它,試著以溫和的方式了解它,

而不是以激烈的手段破壞它,

它自然會給予我們美麗的風景和溫柔的擁抱。

這本書是帶著一點推理成分的科幻小說,(我自己覺得啦~揍~)
科學家們以科學方法嘗試分析這些由科技廢棄物進化成的膠體,
在一次又一次與【水意識】交手的過程中,
假設、嘗試、推翻
試著找出它們的弱點、尋求消滅它的方法。
書中雖然出現一大堆的科學名詞,
但由於我並不是個好學的孩子,
對於那些科學科技的部分沒有想要搞懂的意思,
就只有發揮像力將它拼湊出來,反而
樂在其中
~
所以一點都不覺得難。
我想作者敘述的方式,
也是不希望科學的部分成為閱讀的障礙而限制了讀者群。

最後附帶一下,本書似乎是譯者的第一部譯作,
看的時候有稍微注意一下,
整本書看完我覺得整體來說還算順暢,詞藻美而不會過於華麗,
我還蠻喜歡的~!!
之前跟朋友討論一兩本翻譯小說,
譯者雖然有過多部譯作,但我們都覺得翻譯的文句沒有很順,小失望。
因此這本【水意識】,跟我預先的設想不同,
雖然有些部份還需要修正,但總的來說有讓我驚喜一下。

延伸閱讀:蔚雲亂亂報書院
【書聲朗朗】水意識--馬麗‧布克納 (M. M. Buckner)

特別感謝,三采文化美麗的行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ttymif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